“鸟中大熊猫”遗鸥再次飞抵包头黄河湿地
4月9日上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人员在南海湖片区339公里处,监测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166只。
回顾近年来遗鸥在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出现的历史,群体数量较大的有三次。2016年4月13日,在黄河湿地监测到遗鸥110只;2019年4月9日,监测到大规模遗鸥群体869只;2021年4月9日,时隔两年后,我们第三次在黄河湿地监测到遗鸥166只。
遗鸥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上世纪70年代,遗鸥才被视为独立种群,因其发现较晚,被认为是“遗落之鸥”,故称为遗鸥。遗鸥数量稀少,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在中国,遗鸥繁殖种群的记录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陕西省交界的鄂尔多斯高原,主要以水生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遗鸥是狭栖性鸟类,环境适应性很差,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能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繁殖期5-7月。包头黄河湿地是遗鸥重要的迁徙中转站,4月份飞临黄河湿地迁徙觅食。
赵巍拍摄于南海湖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曾经发现了遗鸥的庞大种群。可以说,从发现之日起,对遗鸥群体的栖息地,以及湿地鸟类群落的保护就同步展开了,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保护实效。但遗鸥繁殖地选择的苛刻性,物种繁殖对策的特异性,种群发展的不确定性,保护的时效性和动态特点给我们设置了诸多挑战,在遗鸥保护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愿遗鸥这个曾经被人类遗漏的物种在长空飞翔,在湿地游曳,种群壮大。